Search

每個人都是一家軟體公司,怎樣經營才能「股票上市」?

人,是不是一種「軟體」?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每個人都是一家軟體公司,怎樣經營才能「股票上市」?

人,是不是一種「軟體」?

三月底,台灣軟體公司「沛星互動科技」在日本股票上市。一個月後股價依然穩健,市值約17.6億美金,是營收的21倍。相比來說,模範生台積電的市值,還只有營收的13倍。微軟則是12倍。倍數越高,表示資本市場越看好。

為什麼市場這麼看好沛星?

因為公開上市說明書中頻繁出現的兩個字:「AI」和「SaaS」。

「AI」大家都聽過。「SaaS」是什麼?

「SaaS」的中文是「軟體即服務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個人或企業用戶,在使用電腦軟體時,不必再像從前那樣安裝在自己的電腦或伺服器,而是透過網路直接上「雲端」使用。因為儲存在雲端,所以不需安裝。軟體永遠是最新版本,也不再需要升級。我們每天用的Gmail,就是一種「軟體即服務」。

這不僅是新科技,也代表新的商業模式、新的職場心態。

過去的軟體公司,用大批業務人員,花冗長時間,爭取長期合約。如今的SaaS客戶,則是用「訂閱」方式,每月付費,隨時可以取消。

SaaS對客戶的好處是試用成本低、彈性大(用多少付多少)。

對軟體公司的好處,則是拿到客戶、安裝和更新產品的成本都降低。而且營收可以預期,易於規劃資源。

只不過一體兩面,客戶容易進來,也容易離開。所以軟體公司拼的,不再是銷售,而是從數據中了解客戶需求,依需求迅速升級、更新產品。客戶完全滿意,才不會取消。

「訂閱」模式,不只顛覆軟體公司,也影響其他行業。Netflix不斷上傳新影片,為的是讓你續訂。蘋果不但賣你手機,還賺你音樂和遊戲的月費。運動單車賣了機器之後,還要製作線上「課程」讓你訂閱…

SaaS興起,代表做生意的基本心態必須轉變。沒有任何公司再能因為拿到一紙合約而高枕無憂。客戶隨時可以取消,所以每小時都要監測使用數據,每天都要改善產品,每月都會收到判決。進步,不再是生存的「更高境界」,而是「基本要求」。

累!

這麼累的SaaS模式,適用於個人嗎?

知識工作者,就是「軟體」。好「軟體」的特色是什麼?簡單、快速、好用、能解決具體問題。

我們簡不簡單、快不快、好不好用、能解決問題嗎?

個人既然也是軟體,就要趕快轉型成SaaS模式。

因為雇主、客戶隨時可以「取消」你。個人拼的,不再單純是學歷、經驗、證照、關係。而是能像SaaS軟體,從數據中,即時了解雇主、客戶使用我們的方式、不用或取消我們的原因。

了解之後,迅速開發、升級、更新自己。並讓更新後的成果,能像放在雲端的軟體,立刻並簡單地被客戶所用。

職場任何關係的長度,如今是以「月」為單位。重點不是把自己「賣出去」,而是讓別人每個月「再回來」。

「成交」不值得高興,「成長」才值得慶幸。

別再期待別人自動延續對你的愛,期待自己持續「贏得」被愛的資格。

思考SaaS和個人的關係後,我發現很多大企業或新創公司的做法,都適用於個人。個人如果用這些經營公司的方式,有系統、有策略地來經營自己,加上天時地利,有一天也會被市場看好,創造高「市值」。

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課程,帶大家在森林浴中,學習把矽谷的心態和做法,應用在個人成長。現在開始招募20位同學,細節在這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eDreamSchool/posts/4662671803759375

網路時代,「成功」和「成長」,哪個容易?「終身成長」和「爆紅一次」,哪個困難?這趟旅程,給追求終身成長,想要升級自己的「軟體」們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